Tuesday, 18 December 2012
金庸在《倚天屠龍記》中有這樣一段 :
(郭襄)正出神間,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鍊當啷之聲,一人誦念佛經:
“是時藥叉共王立要,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,說勝妙伽他曰:由愛故生憂,
由愛故生怖;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……”郭襄聽了這四句偈言,不由得痴了,
心中默默念道:“由愛故生憂,由愛故生怖;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。”
只聽得鐵鍊拖地和念佛之聲漸漸遠去。郭襄低聲道:“我要問他,如何才能離於愛,
如何能無憂無怖?
郭襄愛楊過而不可得,遊走於江湖,在經過了少林寺覺遠大師、崑崙何足道之事後,
大徹大悟出家創立了峨嵋派,成為一代宗師。
同樣,在《雪山飛狐》結尾處:
袁紫衣已經出家了,改名叫圓性,她輕輕念了一首佛偈,來和雪山飛狐胡斐告別,
胡斐本來還想和她重敘敘舊情,但是圓性不理他,雙手合十,輕念佛偈:
“一切恩愛會,無常難得久。生世多畏懼,命危於晨露。因愛故生憂,因愛故生怖。
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。”
這是飽含著佛家思想的一首短偈,它的意思是說,我們的一切畏懼、一切憂愁、
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,因為愛是一種慾望。要想一個人,你要跟他白頭到老,
你要跟他結為夫妻,等等,這都是有一種欲求的,你怕不能成功,兩個人結合了你
又怕不能白頭到老,怕他變心等等,所以有了愛就有了擔憂,有了愛就有了恐懼,
如果晚上十點你愛人還沒回來,你一定會擔憂,你一定心神不寧。如何才能離開
這些擔憂和恐怖呢?沒有別的辦法,只有不愛,只有離開了愛,你沒有愛就什麼都
不怕了,你什麼都不愛,你就什麼都不怕,你不愛吃飯,你就不怕沒飯吃,
你不愛就什麼都不怕,但是問題是愛又怎麼能夠割捨得下呢?袁紫衣出家了,
出了家的人就真的能夠割捨下這份愛嗎?
正如叔本華所說:人最好的結果莫如沒有出生,其次是馬上自殺! 如果要用不愛
做代價來換取沒有憂傷,那麼和用不生來換取不死有什麼區別?
我說: 我既然連死都不怕,又怎麼會害怕因為愛而帶來的憂傷和恐懼,而連自己的
快樂和幸福也統統放棄?我既然連生命都可以付出,為什麼不把生命奉獻給自己的愛
和爱自己的人?我為什麼不能做一只撲火的飛蛾,為了愛而烈焰焚身?
愛了,我就不在乎憂傷,不管它到底會不會來。

dreamed of racing on 2:21 pm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